欧盟碳关税最大误区——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

发布时间:2023-02-06 10:11:36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 作者:吴必轩

布鲁塞尔时间2022年12月18日凌晨,随着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欧盟碳市场(EU ETS)的改革方案达成协议,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完整方案也终于水落石出了。根据最终方案,碳边境调节机制的产品范围将覆盖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针对上述进口产品的碳边境调节费用(即碳关税),将从2026年初开始征收。在此之前,从2023年10月到2025年底将有一个执行过渡期,在此期间进口产品只需报告碳排放量。在过渡期结束之前,欧委会还将进一步评估是否进一步扩大碳边境调节机制的产品范围,目标是到2030年将产品范围扩展到欧盟碳市场所覆盖的所有产品。

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方案最终确定之际,笔者认为有必要澄清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误解。

碳关税,是欧盟针对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收取费用,所以自然会被朴素地理解成是计算产品的碳足迹。既然是产品碳足迹,那么就必然联想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管是从摇篮到坟墓还是从摇篮到大门),联想到上游原材料的碳含量。总之,欧盟碳关税被很多人说成是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覆盖的是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排放。例如,国内有文章说“碳关税可能不只是针对终端产品,而是追溯到产品的上游、追溯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所有环节,所以产业链必须整体低碳转型”,又例如“鉴于碳关税征收的核算基础将追踪、溯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企业需减少与高碳排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或者与带来额外碳成本的核心供应商一起联合制定减排方案”……

这些表述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欧盟碳关税产品的生产企业仅仅自己减碳是不够的,还必须去采购低碳的原材料,因为欧盟碳关税会把上游的碳含量也算进来。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简单说一下道理。欧盟搞碳关税,是为了把欧盟本土企业在欧盟碳市场下背的碳包袱原样复制给进口产品。换个角度说,就是使进口产品背上如同在欧盟生产一样的碳包袱。

这个碳包袱包进去什么,有多重?我们脑补一下,把进口产品的生产搬到欧盟就行了——如果搬过去,该掏多少银子买欧盟碳市场的配额(EUA),就是产品进口时该交的碳关税费用。

企业在欧盟碳市场应该买多少配额(履约业务),取决于它的核算排放量。那么,企业在欧盟碳市场下的排放量,是按照产品的碳足迹计算吗?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钢铁企业一年生产了1万吨钢,它是不是需要按照这1万吨钢的碳足迹(从摇篮到大门)购买配额?当然不是。当前全球任何一个碳市场,核算的都是企业的实际排放,是“组织碳”而不是“产品碳”。组织碳和产品碳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方法学不一样。在碳市场中,企业只为自己的实际排放掏腰包,而不用背上游排放的碳包袱。

小结一下:欧盟碳关税的逻辑是碳市场逻辑,算的是企业(更严格地说是生产设施)的排放,再分摊到产品上。不能因为欧盟碳关税是最终作用于产品,就想当然地以为,欧盟碳关税是以生命周期计算的产品碳足迹。欧盟碳关税关注的碳含量和通常所说的产品碳足迹不是一码事。

有人说,欧盟碳关税的核算要溯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所以建议企业减少与高碳排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从企业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关系到花钱的问题:下一步要不要考虑采购更低碳的铁矿石、焦煤或者铝土矿?在给出意见之前,建议认真考虑:欧盟碳关税的核算会包括哪些生产环节的排放,会排除哪些环节?

如前所述,欧盟碳关税的本质是把进口产品的生产置于一个虚拟的欧盟碳市场中。所以,对于那些被纳入欧盟碳市场的生产活动,例如生产焦炭和预焙阳极,它的排放一定会被纳入核算。同理,那些欧盟碳市场不管的生产活动,例如铁矿石和铝土矿的开采,它们的排放就一定不会被纳入核算。如果熟悉欧盟碳市场规则,是可以大致判断出欧盟碳关税核算的系统边界的。它一定不会追溯到最上游的原料生产,因为那些生产活动本来就不承担欧盟碳市场的履约业务。

再进一步,如果考虑欧盟碳关税实际的产品范围,“欧盟碳关税将追溯到产品的上游”一说本身就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欧盟碳关税目前所覆盖的那几种产品,大多本身就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再往上就是初级原料了。以铝制品为例。产业链上的排放环节有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预焙阳极、电解铝或再生铝、铝材加工。笔者预判,从氧化铝生产到铝材加工都会被纳入欧盟碳关税核算的系统边界。在这个大圈之内就是铝制品的生产排放,再往上的铝土矿已经不是严格意义的上游产品了。

当前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碳焦虑,而欧盟碳关税又是一个热点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对欧盟碳关税措施的解读应当避免想当然,不要给企业增添不必要的焦虑。客观地说,对中国企业而言,欧盟碳关税的现实压力就局限于钢铁和铝的生产和加工。因为中国的水泥和化肥对欧盟出口很少,而氢为零,电为零。对于钢铁行业和铝行业,欧盟碳关税碳核算的系统边界就是减碳压力的边界。这个系统边界绝不会把从摇篮到大门的所有排放都收进来。因为欧盟碳关税跳不出欧盟碳市场的框框。

关于欧盟碳关税的影响,目前有一种“泛威胁论”的倾向,不推敲产品范围,不考虑实际出口情况,想当然地说各行各业都要迎接欧盟碳关税的大考,并且产业链的所有环节的碳排放都要交碳关税。从这个角度看,欧盟碳关税的目的倒是已经部分达到了。